-
县政协持续开展“稳增长·委员在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
县政协启动“稳增长·委员在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县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更多>>>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更多>>>
根据县政协、县政府双月协商议政工作安排,县政协近期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对县城暨太平塔周边拆迁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了专题视察调研和协商议政活动,通过现场视察调研、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了解了县城暨太平塔周边改造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协商讨论太平塔总体设计建设规划。5月23日,在凤鸣国际酒店召开了县城暨太平塔周边开发建设项目双月协商座谈会,就有关情况进行双月协商沟通,形成了县城暨太平塔周边拆迁开发建设项目双月协商意见。
工作成效
太平塔周边开发建设是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是县第十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全景岐山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提升岐山城市文化形象,增加群众福祉。大家在座谈中认为县委县政府实施这一项目,是一项顺民心、和民意的民心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岐山的地标性建筑。
太平塔周边拆迁改造涉及被拆迁户230户,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市场14个,居民住宅楼9栋176户(涉及个人产权174户共174套、单位产权2户共50套房),农户9户,个体产权商业门店31户。这次拆迁共涉及各类商业经营户226户,单位办公楼23栋,其他用房33栋,拆迁面积68268.53平方米。目前已与太平塔周边230户拆迁户补偿协议全部签订,第一批30%的补偿款已兑付到位,拆除机关单位建筑面积14540平方米。
拆迁过程,全县上下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工作落实上来,减少工作阻力,排除工作干扰,形成工作合力,以攻坚克难的勇气,以坚强必胜的信心,以坚韧不拔毅力,持续做好拆迁改造工作。在现场调研视察活动中我们切实感受到拆迁工作朴素、执着、为民的定力;艰辛、艰苦、艰难的努力;坚守、坚韧、坚持的毅力,亲眼目睹了拆迁的积极成效。也看到了通过人性拆迁、柔性拆迁、阳光拆迁、文明拆迁、和谐拆迁、公正拆迁和强力拆迁七大举措带来县城和太平塔周边人居环境的新变化、新气象。
太平塔拆迁工作开创了我县有史以来拆迁户数最多,拆迁面积最大,构成情况最复杂的先例,实现了拆迁“零事故、零上访、零炒作”;实现了拆迁费用最小化,财政支出有效节约的优异成绩;实现了拆迁风气得以彻底扭转,违法违章建筑有力打击的辉煌成果;实现了太平塔整体拆迁由点到面,拆墙透绿综合实施,县城面貌焕然一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拆迁时间最短,进度最快,工作力度最强的工作成效。为开发建设赢得了时间,把握了时机。
困难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
部分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认识到目前暂时的阵痛将换来新的发展与繁荣,也没有认识到拆迁改建将带来新的就业发展机遇,更没有认识到拆迁的本质是为谋求更大的发展,为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在拆迁过程中,有些直管部门和单位,不能从全县整体发展的大局出发,注重小团体,小部门利益,设置障碍,故意刁难。有的群众硬抗软磨,制造矛盾。甚至提出一些不合法,不合情理的过度要求,不能从改善人居环境和县城长远发展想问题、做事情,思想认识狭隘,一叶障目,影响了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二、宣传不到位
一是对太平塔周边拆迁工作全方位宣传不够。表现为对县委县政府决策宣传不够有力,具体拆迁政策的落实宣传不够到位,拆迁工作的新进展和取得成绩宣传不够。特别是利用新媒体对拆迁改造工作对外宣传欠缺。二是对全县群众模糊认识释疑解惑不够。表现为群众对拆迁工作说法众多,有些人觉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善事,有些人觉得改造力度过大,浪费现象严重,划不来。甚至还有人批评指责。三是利用拆迁改造宣传凝聚人心不够。县委县政府投入巨大人力财力,但由于宣传不够到位,致使群众对拆迁工作道听途说,偏听偏信,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也没有凝聚起基层群众同心协力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设计方案不尽完善
一是上海绿地博大绿泽规划设计院所做太平塔总体设计建设规划,过多注重商业开发,很少考虑太平塔文物保护,比如对设计保护方案要通过上级文物部门核准等考虑较少。二是规划设计只体现了复古,没有彰显出太平塔的历史文脉和发展变迁。三是规划项目缺乏立体式开发思维。太平塔周边地区是岐山县城的黄金地段,土地面积有限,寸土寸金,开发建设除了做好地面设计,还应向上向下拓展空间,尽可能避免拆了再建,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在现有开发规划中,对房屋结构、层高、立体等关键因素说的不清。
四、规划定位不准
一是地域特色不显明。没有体现出岐山千年古县,周文化发源地独有文化特色。岐山特有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礼乐文化没有体现在项目设计的吃、住、行中,无法给市民和游客耳目一新的独特感。二是商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不紧密。太平塔周边项目改造,应当侧重商业开发还是应当侧重社会效益,或者两者兼顾,在整体项目规划设计中,思路不清,方案设计不明确。三是整体定位不准确。县委县政府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实施太平塔开发建设项目,目的在于提升城市内涵,彰显城市形象,建设全景岐山,方案设计缺乏高起点定位,高规格谋划,高标准打造。
意见建议
一、在“古”字上做文章
一要古风古貌。太平塔距今已有929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县宝贵的文化资源,虽然全国现存古塔众多,但太平塔独具特色,从宋元明清传承至今,具有丰富的历史沿革和人文资源。所以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太平塔的历史文化,开发建设要与古塔遥相呼应,要恢复塔寺庙古貌,使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相得益彰。建设规划中没有体现出太平塔从古到今,从寺到塔,从塔寺庙小学、城关小学、九年制学校、西街中学到今天实验小学的历史变迁和承载的历代岐山人的文化记忆。二要古色古香。要以太平塔,“宋塔”这一核心,在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太平塔周边历史文化的传承,借鉴“宋城”的成功经验。新建的建筑、商铺、街道在装饰装修、内外陈设上,充分体现古关中建筑特色,营造古今交汇、古色古香的历史品位。三要古情古韵。通过对古代情境的还原复建,特别是周文化发掘利用,让游客与市民感受西岐文化的厚德、仁爱、包容与创新,让人们在感受周原文化古情的同时品味周文化的古韵。
二、在“新”字上求创新
一要在建设境界上求新意。要以宋塔为切入点,充分体现出千年古县的独特魅力,真正让太平塔开发建设项目成为具有历史脉络和地域特色的古塔广场,第一大周文化传承基地,吸引游客的眼球,形成震撼的建设效果。二要在建设形式上求新颖。“科技改变生活”。太平塔的开发建设要充分应用智能化、高端化的科技成果,体现“水、光、声、电”的变幻,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做到历史与文化相互交融,现实与古老交相辉映,让人体会到周文化的活力和宋塔的魅力,让游客理解感受历史的浓厚,又能感受现代科技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
三、在“特”字上下功夫
一要突出岐山特色。一是突出周文化特色。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这是其他地域文化所没有的特色优势。设计规划中要体现周文化元素,让游客能感受周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周文化的历史渊源,将周文化仁义礼智信的优良传统根植于游客的心中,吸收周文化的精神滋养,使游客成为文明传承的使者。二是突出岐山美食特色。岐山美食是西府美食的代表,也是宝鸡荣获最佳美食城市的重要内容,岐山臊子面美誉天下,擀面皮扬名四海。我们要在岐山美食的弘扬传承上下功夫,让游客游览观光太平塔的宏伟,品尝岐山美食的风味。
二要体现地域特点。岐山地域独特,民风纯朴,美名远扬。但在依靠地域特点实现旅游综合效应方面还做得不够。凤县的喷泉以最高著名,袁家村的美食以乡村印象留住了顾客,特别是近年来,兴平的马嵬驿,周至的水街等一大批旅游胜地受到了游客的青睐。这些地方大都缺乏地域特色,但却能吸引游客,这就说明他们抓住了游客的心理,满足了游客的需求。我们坐拥地域特色鲜明、资源充分的优势,却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值得引起深思。所以我们要以太平塔开发建设为契机,彰显地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全景岐山。
三要彰显时代特征。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变迁,在人们满足温饱,迈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群众的认同感、幸福感与日俱增。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感受的提升。愿意用更多的时间休闲、观光、娱乐、旅游。所以我们在太平塔的开发建设中,要体现时代化、人性化、高端化、娱乐化、新奇化的设计理念。规划既要“高大上”,又要“白富美”,美化环境、美色靓丽、美景岐山。富县富民富企,努力把太平塔开发建设成为岐山的精品地标工程,增加群众福祉、群众满意的惠民工程,彰显千年古县的靓丽工程,带动岐山旅游和周文化弘扬的传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