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调研报告
日期:2019-02-03  发布人:岐山县政协 

为了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9月5日至10月15日,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会同县教,深入全县79所中小学,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听取教师及社会各界对我县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状。

 

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中小学79所(其中:高中3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8所、初中14所、小学51所),在校中小学生40910人,教职工4170人(其中:高中教师633人,学生共8186人,师生比为1:13,初中教师1509人,学生20401人,师生比为1:14,小学教师1526人,学生10317人,师生比为1:6.8)。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校园环境极大改观,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初步形成,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县,2017年高考排名位次前移,位居东四县第二

 

困难问题

 

一、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学校管理亟待加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不认真钻研业务,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本专业相关知识。部分教师事业心不强,向“钱”看思想严重,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有的拈轻怕重,争着去二线工作。懒、散、庸问题突出,不求干得好,只求过得去。绩效工资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教师之间没有形成比拼争先的势头。个别教学质量连年较差的学校,校长没有被问责。名师、能手评选公正性不够,评选过程透明度不足,评选结果未能充分发挥正向引导和激励作用。教师职称评审难,部分高级职称教师脱离教学一线,对教师工作积极性影响较大。

二、学校布局不合理,择校问题十分突出。我县只有公办高中,没有民办高中,不能形成竞争格局。岐中,蔡中地处城镇,办学条件较好,益店高中地处农村,三所高中不能平等竞争。我县共有21所初中,其中8所学校学生人数不足200人,5所在百人以下。小学段百人以下学校有19所,20人以下学校有4所。点多面广,师资分散,教育资源无法集中,教育质量难以提升,教育运行成本较大。加之乡村学生普遍向城区流转,城区学生向宝鸡、西安等地流转,部分群众为追求优质教育,放弃打工上班等机会,进城租房陪读,甚至不惜花费重金将孩子送往异地求学,加重了群众负担。

三、城乡师生比不合理,教师分布不均衡。城乡师生比差异巨大。城区小学师生比约为1:20,部分乡村小学师生比约为1:2,比如,城关小学、实验小学师生比为1:20,故郡镇禹王庙小学师生比为1:1。城区初中师生比约为1:10左右,乡镇初中师生比约为1:2。比如县一中、县三中,蔡家坡学城初中部师生比为1:10,祝家庄中学,蒲村中学师生比为1:2。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标准规定农村小学师生比为1:19,初中为1:12.5,而我县小学和初中师生比分别为1:6.8和1:14,教师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城内学校师资力量紧张,乡下学校师资闲置浪费,形成了高中教师“紧”(“紧”在骨干紧和学科带头人),初中教师“富”(“富”在教师多,尤其是乡下教师更多),小学教师“缺”(“缺”在不少幼儿园教师非学前专业)。

四、校园文化无特色,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调研中我们发现各校社团活动发展不平衡,校园文化整体活力不足,激情不够。校园文化建设照抄照搬大同小异,缺少特色挖掘,从指导理念,活动载体到成果展示,大多都停留在浅表层次。部分学校音乐、美术等部室只有牌子,没有实质性活动,形同虚设。学校心理咨询室没有专业教师,心理辅导流于形式。部分生活管理教师有吸烟等不良习惯,生活懒散,形象邋遢,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素质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部分学校负债较多,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在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县和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过程中,许多学校举债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全县初中和小学共形成债务资金2000多万,由各校用生均公用经费分期偿还。近年来中小学学生人数不断减少,生均公用经费只能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无法偿还债务。岐山高中体制转型后债务高达3182万,每年必须偿还发林公司973万元,蔡家坡学城负债近3亿,目前两校公用经费和住宿费,仅能维持日常运转,债务偿还能力不足。

 

意见建议

 

一、尊重教育规律,突破教育发展瓶颈。一是建议政府给予教体局更多的管理自主权,赋予学校相应奖惩权限。制定出台适用教育系统的“三项机制”微措施,每学期从公用经费中划拨部分专款,县政府再拿出部分资金,做为各校校长基金,专款奖励先进。通过加大对一线教师、优秀教师的物质奖励,弘扬真抓实干,敬业奉献的主旋律,让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有奖优罚懒的实权,不断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明确教选调标准和条件,改变教师无序流动局面。由教育局整体谋划、统筹协调,充分考虑调出、调入学校的教师数量、专业结构,扭转所需与供给错位,导致校内教师专业结构不科学、不合理,甚至影响乡村教师队伍完整性的现象一再发生。同时教体局要给校长放权,教师调动,校长为主体的班子要有一票否决权,以此树立校长在教师中的权威,形成制约机制。三是紧紧围绕“教书”、“育人”两大核心组织开展各项检查、评比活动,减少非教育性检查、评比和达标,扭转学校疲于应付各类检查的局面,让教师静下心来教学、研修、管理学生。四是加大对教师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教育、纪检、司法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发挥职能,严厉打击非法围攻学校或教育机构,报复教师的行为,打击歧视、侮辱教师行为,保护教师依法依规,依照教育规律开展正常合理的教学、评价、奖惩活动。不包庇教育失当行为和教育责任事故,也不纵容侵害教师正当权益的现象发生,改变家长告状即处理教师的一边倒现象。

二、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布局调整力度。一是将现有学校都纳入局属学校,由教育局直接管理,突破城乡管理两张皮现象。合并、裁撤乡镇教育组,减少冗员,原教育组相应职责由学区、中心校或者乡镇中学分担。二是建立城镇学区和农村学区。以县城、蔡家坡为核心设立两个城镇学区,科学合理明确农村学区,适当提高农村学区教师享受农村教师津贴的比重,稳得住乡村教师,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以撤并初中段人数过少学校为突破口,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全县初中可划为县城、蔡家坡、东北、河南四个片区。县城以县一中、县二中、县三中为中心,蔡家坡以学城为中心,东北片以益店西中为中心,河南片保留五丈原初中和陕汽一校两所学校,其他初中都向附近学区撤并即可。根据与我县规模相当的县区初中设置情况,我县初中设置以不超过10所为宜,并适当调整到城区。比如,京当九年制初中部81名学生,祝家庄初中105名学生,蒲村初中75名学生,故郡初中50名学生,大营九年制初中部23名学生,孝陵初中76名学生,上述六所初中学生共计410人,教师共计238人,师生比为1:1.7。岐山县二中学生共计602人,教师126人,师生比为1:4.8.以上六所学校学生总人数只相当于县二中的2/3,教师总人数大约是县二中的2倍,教学质量排名却连年位居全县初中后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上述学校撤并至岐山县城的三所初中后,可使学校管理队伍更精悍,师资力量更充裕。六所学校撤并后节约的后勤管理经费可用来租赁校车,免费接送学生上下学。小学段以乡镇为单位,重点打造乡镇中心小学即可,果断撤并百人以下的19所小学,配足校车接送孩子上下学,防止教育负担转嫁给老百姓。

三、敢于动真碰硬,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吃空晌排查,严查在编不在岗现象;严令禁止在职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或进行有偿家教,发现一起,依法依规,从严从重从快查处一起,以一警百,正风肃纪。二是以绩效工资改革调整为抓手,强化教学质量管理考核。绩效考核向一线带课教师倾斜,向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倾斜,向课时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教师倾斜,落实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指导思想,尽快扭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局面。三是自我革新,裁汰冗员。教体局要清理机关内部非教育系统人员,减少辅助性工作人员;教体局各股室主要领导干部,应有具有规模以上学校担任领导工作经历;在县域内选拔名师充实教研室实力,打造高水平教学研究队伍,提高教研室在一线教师中的学术公信力和教学领导力。四是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持续深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将课堂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好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社会公益、社团组织活动。开足开齐艺体类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丰富的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人文类实践创新活动,不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将立德树人目标任务通过教育实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素质教育成就。五是打造专业校长队伍,抓好关键少数。调研中发现,初中段45岁以上校长偏多。今后一方面建议要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储备力度,扶持更多有思想、有干劲、有担当、有能力的年轻教师走上管理岗位,逐步实现学校管理队伍年轻化。另一方面建议学习渭南市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分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四个级别建立专业校长队伍,任期内分别享受基本工资10%至45%的校长职级工资。第三要严格校长考评办法,建立严格的师德、安全、质量问责机制和末位淘汰体制,形成能上能下用人机制,用制度保证校长队伍充满活力和朝气,引领学校发展。

四、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当下燃眉之急。一是由县教体局会同县人社局,抓紧研究出台高端优秀人才引进机制,将岐山籍师范类高等院校毕业生及时招聘回乡;加大特岗教师比例,建立研究生、非师范类一类本科院校毕业生引进制度,不断充实高中教师队伍,解决高中教师“紧”的问题。二是强化教师职称评聘管理。调整职称评审规则,向教学一线,向中青年教师、向乡村学校倾斜。相应职级教师由学校根据教学实际一年一聘,聘用后享受相应职级待遇。高职高聘、高职低聘并举,尝试推行校内公认优秀教师低职高聘,做到评聘分离,待遇与实绩挂钩,形成职称越高,责任担当越大,待遇越高的良性局面,树立职称是荣誉和责任而不是福利的思想认识,扭转职称到位不思进取,学校无法制约的被动局面和不良风气,化解职称指标“少”的问题。三是打破名师、能手等荣誉终身享有的体制弊端。各级名师、能手必须从一线教师产生,必须始终坚守一线,必须引领和推动教学发展。建立名师、能手动态考核机制,设置有效期限,到期重新考评发证。对获取荣誉后脱离教学一线的,没能发挥名师引领作用的,没能担当名师、能手责任的,教学成绩连续下滑的,没有教学研究成果的,或者在学校、业内造成不良影响的,取消相应荣誉和待遇。四是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改变城区学校只能进不能出的局面。加大城区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可适当提高至20%—30%左右,建立刚性轮岗制度,比如在一个学校连续任教最少三年,最多六年。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共享,化解城区学校、初中段学校人员“富”余问题,推动解决农村学校、小学段教师“缺”的问题,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同时重典治理慵、懒、散、不作为,对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群众意见较大的教师及时调整到非教学岗位。大胆探索,尝试建立待教和教师退出机制,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压力层层传导,促使教育系统加压奋进,苦干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