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几点建议
日期:2021-02-01  发布人:岐山县政协 

县政协委员  李红革

最近我们在农村调研中,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隐患,需要引起各级高度重视,并下功夫予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基层组织真正担负起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和主心骨,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党员队伍老化,党员能力待提高。大部分村60岁及以上的党员占到60%以上;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70%以上。大部分党员年龄老化,缺乏致富能力,没有一技之长,加上一部分人身体欠佳,自己都不能致富,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二是村级债务压力大,化解能力弱。调研了解到,各村都背负着不同程度的债务。最多的村因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负债最多的时候达到300多万元,虽然经过多方争取资金化解,到目前债务数量仍然巨大,以村集体经济收入偿还根本不可能。三是集体经济薄弱,发展乏力。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主要来源是土地、房屋租赁、土地流转,缺乏稳定性和多元性,而且经济效益也不高。四是年轻后备干部缺乏,选人用人难。从调研情况看,党员队伍中35岁以下年轻党员偏少、年轻后备干部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数字表面看,年轻党员数量占到一定比例,但实际上年轻党员中,90%以上都是大学生毕业以后因工作不稳定,单位不可靠挂在村上的,真正在村上工作、生活的为极少数,这就造成换届时候干部选择的余地大大减少。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是城乡发展差距加大。一方面农民种粮效益低下,种粮积极性受到打击。另一方面,城市打工收入较多,再加上农村的基础设施、卫生条件、文化娱乐、医疗条件、教育状况等与城市的差别,使更多的农村年轻人选择异地求职、外出打工、举家外迁。其次是村党支部对组织建设重视不够。在自主的生产经营方式下,群众对组织支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干部缺乏战略眼光,不重视培养年轻后备力量。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近年来村干部负担越来越重,“村干部已经由原先的“半脱产干部”完全变成了“脱产干部”,退下来的村干部待遇不高,也使一部分“上有老下有小”、年富力强的在外党员不愿意回村任职。村干部“人难选、无人选”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第三是产业发展不够。农村产业发展不足,是养不住人、留不住人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各村都有一定数量的特色产业,但受资金技术人力制约,特色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不齐,集体经济不够壮大,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为此建议:

一、强化政治功能,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要牢牢抓住政治建设这个“牛鼻子”,突出示范引领,强化督促检查,坚持“三会一课”,强化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措施,推进组织生活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不断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真正让基层党支部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成为凝聚党心民心和集聚农村发展智慧力量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加快党员发展,优化党员队伍。从致富能人、外出能人、项目能人和高校返乡毕业生、外出农民工等群体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提升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结构。加大农村党员教育力度,教育引导党员在推动农村发展稳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生活上关爱党员,特别是要提高退下来农村干部的待遇,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三、抓好“领头雁”,增强村支部书记领导能力。党组织书记是基层组织工作的带头人,实行“一肩挑”后,其责任和地位更加重要。在选优配强“一肩挑”带头人的基础上,要坚持政治标准,把党性强、能力强、愿意全心全意服务群众、能带领群众致富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必修课,加大培训提高力度。要改进和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加大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力度,加强农村支部书记的管理和关心关爱,注重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激发其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村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推动经济发展的责任,探索创新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新途径,以产业扶贫和引导就业为抓手,打造特色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积累集体资金。在农村特色产业建设上,着力培育和支持宋村“支部+协会”模式,把支部建到农村集体经济上,使党组织和党员在推进农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开发中充分发挥作用。

     五、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乡村振兴合力。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农村项目争取力度,为群众生产生活和致富奔小康提供良好支持。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动农村产业发展。逐步化解农村已形成的债务,有效减少新债务,解除村组负担。积极探索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发村组内生动力,有效提高集体经济收益,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