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政协持续开展“稳增长·委员在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
县政协启动“稳增长·委员在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县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更多>>>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更多>>>
县政协委员 鲁秀丽
为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增强村级运转和集体统一服务能力,更好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立足于蒲村镇赵家台村发展实际,通过走访调研,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近年来,赵家台村紧抓省上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机遇,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充分发挥村党总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方式、新路径,深挖特色产业增收潜力,优化群众利益联结,村集体经济积累持续增加。一是建强堡垒,夯实基础。持续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村党总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注重把带富能力强的村民发展为党员,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建章立制,提升素质。挖掘村内资源优势,编制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合作社规范化、实体化运行。通过集中培训、外出取经等方式,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和素质。三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赵家台村位于渭北旱塬旱腰带上,自然条件较差,经过科学分析,村上确立并积极发展以小麦、花椒、柿子种植等主导产业,用活扶持资金,同时开展农用机械服务、土地租赁等业务。目前,建成百亩水果柿子示范园,被列为科技兴农项目,栽植水果柿子6400株;流转土地种植小麦200亩、花椒100亩,购置自卸三轮汽车、拖拉机各一辆,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 4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发展基础亟待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差,水利等基础设施较落后,关环线以北缺水,靠天吃饭的现状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村自然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对耕地、荒沟、水面等资源未能科学评估、整合和开发利用,资源变资产难度较大。二是发展理念有待更新。个别村发展意识不强,土地流转方式粗放,村集体缺乏长期收益的意识,出现集体土地和资产“一租了之”现象。部分村缺乏前期调研和科学谋划,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不善于搞差异化竞争,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强,且大多数停留在初级加工状态,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三是人才技术整体紧缺。村集体经济各类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农业科技服务跟进不到位,缺少全产业链技术支撑。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党建引领。结合村“两委”换届,拓宽用人选人渠道,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完善村级各类规章制度,加强村干部培训教育,提升带富和经营管理能力,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整合现代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机耕道路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管理管护,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工程效益,突破制约农业长效发展的瓶颈。
(三)选准选好产业。坚持因村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延长“一碗面”产业链条,将种植基地、食品加工、物流运输、市场销售紧密衔接起来,构建产业链,配套形成一体化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途径,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全县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化。
(四)加大政策扶持。职能部门加强指导,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大资金扶持,通过贴息贷款、以奖代补、项目建设等形式予以支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
(五)注重人才培育。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动员有知识、有能力、有水平的青年返乡创业、回村服务,增强发展活力。探索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吸引新职业经理人、致富带头人参与乡村管理,提升农村人才服务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