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政协持续开展“稳增长·委员在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
县政协启动“稳增长·委员在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县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更多>>>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更多>>>
县政协委员 高宁岐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农民的养老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关键所在,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地域环境和文化差异的影响,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和挑战。我自己多年在基层创业,切身感受到农村养老与城镇养老存在明显差距。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秩序的稳定,各级政府、社会各方面都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我就农村养老存在的现实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想法。
一、我县农村地区养老现状与问题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县常住人口36.5万人。60岁以上老人9.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7.07%,随着老龄化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在未来还将以每年1—2%的态势增长。农村作为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出地,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谋生,实际老龄化比例要高于数据显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养老量大面广,由于所处环境、文化层次有所差异,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生活水平、经济状况诸多因素,农村老人缺少经济保障、养老基础设施薄弱、自我防护意识缺乏、医疗救助需要难以满足等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农村老者的赡养问题仍旧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居家养老仍会在相当长时间内作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一直存在。
二、推动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应对之策
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好农村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发展新型养老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分步示范建成一批集养老、养生、医疗、护理、康复、疏导、聚居为一体的养老机构,满足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养老和医疗双重需求。健全完善城乡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对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适当补贴老年人医疗支出,切实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
二要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嵌入式中小微养老机构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均衡配置,有序建设。支持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中配备护理床、护理设备、康复性活动器材、辅助性医疗康复设施以及文娱活动类设备等。通过农村幸福院、养老院等平台,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推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达标,在保障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积极为低收入、高龄、独居、残疾、失能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鼓励地方加大财政投入,逐步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的水平,建立健全与服务保障水平相挂钩的奖补机制。
三要搭建连心桥,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社区、村委会赋有承上启下的连心桥作用,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与大数据处理等科技元素,实行精细化操作,使基层医疗机构、镇村(社区)和家庭全面协作,不但发挥大医院的指导作用,而且发挥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功能。以村(社区)为单位,培育、组建老年文体组织,组织居家老人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使村(社区)成为农村养老服务的中心场所。
四要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美德。把最大的“孝”与“爱”体现在核心价值观上,要深入持久地进行敬老、养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大力宣传身边的好儿女、好媳妇、优秀志愿者、为人善举的企业家的典型事迹,认真总结养老敬老以及老年事业发展的经验,通过宣传努力提高全民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意识,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浓厚社会氛围,在全社会促进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