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日期:2019-09-30  发布人:岐山县政协 

近年来,虽然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调研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业产业带动作用不强。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效益转化低下,农村三产融合不够,与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特色产业种植存在一哄而上、盲目贪大求全的问题

2.建设用地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等项目建设,预留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不够,政策实施不到位,农村“三变”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资源变资产、变资金的政策壁垒还未真正打通

3.财政资金和金融产品支农不力。财政涉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还不健全,涉农项目资金分散、多头管理,缺乏灵活性,地方无法统筹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难满足不了农户发展农业项目的需要。

为此建议:

1.规划引领发展产业。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明确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结合长远发展目标,围绕综合效益最大化,尽快出台符合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规划建设融生产示范、科技研发、休闲采摘、精深加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农业园区,引导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2.多元培育品牌农业。建立农村产业发展利益接机制,融合发展农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美食体验、民宿一体发展,推动村集体组织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联产联业、联利。积极探索“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示范引领,梯次推进。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政府基金投资培育精、深、专品牌农业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上为贫困户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

3.优化财政投入机制。设立农业大企业培育基金,支持农业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对外合作。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探索“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把分散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权下放到县级试点,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落实到县。落实好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单独选址的农业休闲旅游设施等有预留规划建设用地。

4.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建议制定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探索“扶贫资金+扶贫互助社+银行信贷”有机融合设立特色产业风险基金和农业保险,建立资源权属抵押、资金管理、风险补偿金风险防控机制,实行资金和项目捆绑,政府和银行按比例分担风险,为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经营能手降低贷款难度缓解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