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化丛书》序三 孟建国
日期:2015-11-04  发布人:岐山县政协 

                  

                挖掘周文化的永恒价值

    中华文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体上从西周开始,以《诗经》为首的六经是儒学的根本经典,是尧舜禹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结晶。孔子及其弟子通过作传、述论、解经等形式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内容作了综合性的集成发展。之后历代一直居于中华文明主要传统地位,维系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生生不息与繁荣发展。孔子思想的主要来源是周文化,说周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主要源头,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自鸦片战争以来,古老的中华文明便开始了艰难而痛苦的现代文化转型,在探索“中国特色”发展的道路上,风雨沧桑,历经波折。这个“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如何实现传统儒家文明的现代转型问题。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上下求索,多方探索。尤其是在学习西方的道路上孑孓前行,吃尽苦头。在价值混乱、道德滑坡、精神懈怠的社会转型期,人们不得不把眼光转向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这就是“国学热”兴起的原因。在物质追求基本满足以后,精神追求便日益强烈和迫切。精神追求的基本元素就存在于中华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的宝库中,这其中包含的内在丰富价值正在被人们重新认识和估量,是最可宝贵的社会资源。而儒家文化的主要源头和内核便是周文化,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探讨周文化的主要意义。今天我们研究探讨周文化,应该正本清源,弄清楚周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精神价值指向,其生命源头和本质要求;以广阔的视野,通过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判定周文化乃至儒家文化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其功效,弘扬其活力,寻找到其与其他现代文化一起,共同促进社会转型、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有效途径。    周文化的核心是礼乐文化。礼是指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是带有一定强制性和遵从性的制度安排。乐是以歌唱音乐等方式,对人的思想心灵乃至社会风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感人、动人。礼乐结合,能最大限度地引导社会向善,遵从公认的社会价值规范。礼是制度性的,而乐是自觉性的。把要求遵守与自觉遵守秩序规范相结合,把对行为规范的要求与对思想道德的要求相结合,把对社会管理者的要求与对管理对象的要求相结合,是周文化的一大创造,是周人对人类社会文明的一大贡献,这也是我们研究周文化的重点。    周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归纳为敬天尊祖、孝亲贵老、尚贤重教、明德慎罚、和合仁爱等。后来经历代儒家提炼概括,又归纳为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几个方面,成为儒家的核心价值所在。尤其是周人所讲的“德”,有性格九德、伦理九德、民本九德,基本涵盖了做人处事、为政为民、钱财义利、修身理家的各个方面。其中民本五德,曰正德、和德、仁德、归德、教德。这些周礼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其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正是我们今天应该着重研究探讨、继承弘扬和发展的主要内容。    无可否认,思想文化是有超越性的,有些价值是持久、永恒作用于人类社会的。过去批判传统文化,总是说其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因而是腐朽的、过时的,必须抛弃。这种观点之所以错误,就在于他抹煞了思想文化的超越性,看不到其正确价值的永恒魅力。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正能量,人类价值的正能量,这些思想文化正是今天的人们和社会所需要的,是夏日的甘霖,秋天的明月。从社会管理者到老百姓,大家认定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具有真理性、正确性,有推动人向善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巨大作用。这就是其永恒、持久的价值,也就是其现代价值。    岐山作为西周的发祥地,是先周文化、西周文化的重要产生地。古公亶父、王季、文王三代筚路蓝缕,在岐山之下的周原艰难创业,辛勤耕耘,积百年之功,聚集了灭商兴周的强大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创立了周文化的基础。在整个先周和西周前期,在岐山形成了周文化的许多主要内涵,尤其是古公亶父和周文王仁德爱民、敬天尊祖等思想文化在此基本创立;周公制礼作乐的大部分思想元素在此基本萌芽;先周和西周时期形成并一直继承下来的民风民俗在此基本繁衍。这些应该是岐山在周文化创立过程中重要地位的体现。而更为重要的是,岐山人作为周文化故乡的先民子孙,传承了周文化最本色最鲜明的元素符号,挺举了周文化明亮辉煌的火炬。今天在岐山为中心的周原大地上,仍可以清晰地看到周文化遗存的众多文化表现和风俗习惯。这是岐山人引以为豪的地方。                                                                                                         孟建国                                       2015年4月于西安岐下庐

    (孟建国: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长,原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