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政协持续开展“稳增长·委员在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
县政协启动“稳增长·委员在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县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更多>>>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更多>>>
县政协委员 宣世荣
县委十七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我县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战略目标是“做大‘一碗面’经济”。提出要围绕臊子面产业,坚持用工业化思维推进农业发展,突出绿色和有机,把握“一碗面”的农业内涵,明晰“一碗面”的基础路径,加大“一碗面”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型。
我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南北狭长的地形造就了多样化的农业生态类型和极其丰富的农产品种类。全县小麦面积在45万亩左右、小麦年产量18万吨,是全国有名的商品粮基地,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等农产品种类丰富。岐山臊子面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产生并发展于我们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丰富的县域农业资源和悠久的农耕历史积淀,是做大“一碗面”经济坚实的物质文化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我们“一碗面”这一传统产业做大做优做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做大“一碗面”是一个系统工程,首要的就是做好“一碗面”,而做好这碗面的基础和关键是要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岐山臊子面标准的优质食材原料。岐山面以“薄、劲、光,煎、稀、汪,酸、辣、香”而享誉华夏。“薄、劲、光”是指面好、要有优质的小麦原粮;“煎、稀、汪”是指肉臊子油而不腻,鸡蛋皮黄亮、透心红萝卜及豆腐好;“酸、辣、香”是臊子面汤的三个特点,要求醋好、辣子好、蒜苗好。换句话说,做大“一碗面”、做好“一碗面”必须解决好食材原料问题,以及用技术的手段保证农业生产条件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环境的绿色环保。
为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制订我县专用小麦绿色生产标准化技术方案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品种选择、基地区划、田间管理、收获储藏等环节,提炼制订标准化技术方案。特别是要重点解决当前小麦生产中存在的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造成的土壤板结、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要有计划地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逐步增加有机肥使用量,从而保证生产出优质的小麦原粮。
二、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和果树枝条及时无害化固体发酵成有机肥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和果树枝条富含碳、氮、磷、钾等元素,是优质的天然有机肥原料,堆放会造成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同时在堆放时随着逐步降解会释放二氧化碳加强了热效应。焚烧会污染环境,直接还田会滋生有害病虫。及时的无害化固体发酵成有机肥还田就能做到化害为利。
三、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就地无害化固体发酵成有机肥后转运使用技术
畜禽粪便从动物体排出后会持续向环境中排放氨气污染空气,粪便中含有有害病菌、虫卵,若不经处理而转运导致臭气的挥发、粪液渗漏造成病菌传播,从而污染环境、危害生态空间,畜禽粪便直接上地会污染土壤。将畜禽粪便就地无害化固体发酵成有机肥后转运可以减少氨的排放,杀虫灭菌、变废为宝。既避免了污染环境、又获得了廉价优质的有机肥。将发酵成的有机肥用于农田,能够提质增效、促进绿色发展。
四、设立秦岭北麓特色农业示范区
我县的安乐、曹家位于秦岭北麓,农业优势资源突出:安乐现有猕猴桃3万亩,有樱桃、大李子0.2万亩,种植柴胡0.3万亩,有矮化核桃0.15万亩,有千亩稻田、稻田养蟹。陕西省冷水鱼研究所位于石头河畔,在石头河西岸分布了上千亩的鱼塘;在曹家以四塬村为中心栽植优质花椒有1.3万亩,三塬村的优质葡萄已形成地域优势,名扬县内外。放眼望去这些零零总总的猕猴桃、樱桃、花椒总和在5万亩以上,这些年猕猴桃、花椒的亩收入达到一万元以上的已经屡见不鲜,若能做到很好的规划,进行有效的技术支持,叫5万亩果园平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总产值可望到5亿以上。这样一来对于秦岭北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建议在秦岭北麓设立特色农业示范区,将5万亩果园纳入规划,开展化肥减量有机肥增量行动,改低产田为高产田,改低品质果园为高品质果园,实现高产高品质高效益,达到绿色发展的目的。
陕西厚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研究,创立了厚地模式技术体系,包括厚地堆肥技术、厚地培肥技术、厚地土壤管理技术三套完备的技术方案,专注于解决农业生态空间安全及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该项技术得到了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委员会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廖宗文,陕西省猕猴桃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刘占德等专家的肯定和推崇。我做为厚地模式技术研发主持人,从2017年至今连续三年走上“第二十四届、第二十五届、第二十六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实用技术大讲堂”讲解了“有机物料无害化堆肥技术”。 2017年8月受聘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特聘土壤肥料专家”。截止目前采用厚地模式技术在我县已经建有厚地模式试验基地12亩,厚地模式技术示范点17处,示范面积1000亩以上。在雍川镇建立了绿色小麦生产试验田;在雍川镇和青化镇建有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示范场;在蔡家坡镇建立猕猴桃和葡萄有机培肥模式示范园。近年来,该项技术已经成功走出我县,在全市、全省、全国北方各地辐射推广。厚地技术以成本低廉、便于操作、效果显著而享誉业内。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厚地公司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得到了政协、老科协的悉心关怀和指导,在此我深表感谢。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用厚地模式技术服务于“一碗面”经济,服务于县域农业农村发展,不忘初心,牢记责任和使命,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意愿,反应社情民意,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积极履职,做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