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防控体系建设 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日期:2020-04-01  发布人:岐山县政协 

县政协委员    陈宏朝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举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最坚强有力的保障县疫情防控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按照中央和省市安排部署,强化举措,科学防控,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群众的疾病预防意识不强,健康责任感与素养然不,在应对重大疫情时矛盾尤为突出,不戴口罩、乱扎堆、乱聚集等一些无防护、不健康高危行为屡屡出现,健康素养防线没有筑牢。二是面对重大突发疫情的防控应急体系及能力不足,缺乏对重大新发疫情的演练,反应速度不,预警机制也不完善,防疫手段落后,程序实施不够严格,疫情阻击经验和能力薄弱三是防疫的基础保障设施和物资储备不足,如没有专门规范的传染病房、发热门诊等,战略物资储备不够。疫情发生初期,一线医护人员甚至缺少防护服、N95口罩等最基本的专业防护物资。四是病毒疫情相关公众健康教育不足,相关人员的防控意识不够充分,对病原体、中间宿主、传播途径、人员流动和终端个体等传播链条中各个环节的控制措施不够有力对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的跟踪不够及时完备等,给初期疫情控制带来难度。五是社区治理体系尚不完善。社区管理人员不足,小区物业管理缺失,流动人员管控难等问题比较突出。

疾病防控和应急体系建设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健康保障能力,对于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防线,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建议:

一、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健康素养

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国民健康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人们常把健康比作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因此,我们加强对公众健康知识教育特别是应对疫情的科普宣传,通过编制手册、口袋书、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大全民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培养民健康素养和良好生活习惯,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学习掌握传染病防疫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具备应对突发传染病的基本技能,使之深深扎根于社会公众脑,固化成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演变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进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的“助推器”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建设更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不仅要通过学习进修培训等方式,持续加强对医院等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升一线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和技能。同时,更要通过招引高层次人才、校地合作培养等方式加强疾病预防、公共卫生、检验检疫等人才队伍建设,真正体现重在预防的理念。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使优质医技力量和医疗资源向一线下沉,不断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要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职称晋升、绩效分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

三、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卫生管理应急机制

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同时,要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在以往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法律和制度保障,有效连接防、控、治三环节,实现全链条的疫情防控,同时重视演练和预警机制建设,能在关键时刻统筹协调资源、人员等多方面抗击疫情的力量,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执行有力,精准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要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预案、考核评估、管理办法。要平战结合、补齐短板,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及时推广有效救治方案。要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四、加强政府基础投入,筑牢防控设施屏障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的基础设施和防疫物资储备工作也带来极大挑战。一方面,县上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规范专业的传染病门诊、传染病楼、疫情储备库,划定传染病病区,设置发热门诊、预检分诊、隔离区域等,进一步强化急救站等医疗救治场地建设,配齐专业设施设备,提升急救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加大疾控中心等疾病预防专业机构建设力度,建设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实验室、检验室等,强化日常流行性疾病监测和疫情监测,逐步把重点放在预防上,最终实现以防为先防中带控以控为核防控结合。另一方面,要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卫生防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尽快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要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对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五、加强社会多方联动,形成全民参战合力

推动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民众共同行动。政府层面,树立“大卫生”观念,明确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三个主体的分工与协作,强化属地责任问责机制,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及相关管理主体的职责发挥到位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社会层面,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及时向疫区群众提供急需的援助,强对捐赠物资的有效管理,完善社会信任体系。公众层面,动员民众广泛参与,有效解决小区物业缺失、流动人员管控难等问题,利用好互联网线上平台及线下社区、居委会力量,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凝聚人心,形成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