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政协持续开展“稳增长·委员在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
县政协启动“稳增长·委员在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县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更多>>>
6月6日,县政协主席刘玉广带领县政协办、县工信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岐山... 更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及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企业界委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更多>>>
... 更多>>>
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为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渔猎农耕,繁衍生息。公元前12世纪末,周部族在古公亶父率领下为避戎狄之侵扰,逾梁山,渡漆沮,来到岐山之下的周原。历经王季、文王、武王百余年经营,推翻殷商,建立西周王朝。岐地作为王畿之地,周、召采邑,仍由周王朝直接管辖。北周武帝天和四年(公元569年)置三龙县,县治在岐阳镇。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移三龙县治于西四十里今凤鸣镇,改名岐山县至今。作为由国家民政部命名的“中国千年古县”, 岐山设县历史逾1400年。
岐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周文化和三国文化积淀深厚,举世瞩目。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产生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艺术及手工技艺。岐山也成为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集聚区,有“文武圣地”“周公故里”“礼仪之乡”“青铜器之乡”“转鼓之乡”
“陕菜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和“千年古县”等美誉。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等地方美食闻名海内外,成为人们舌尖上的美味;岐山锣鼓历史悠久,风格粗犷,享誉三秦大地,故郡索王锣鼓1957年参加陕西省音乐舞蹈汇演,荣获二等奖,2010年参加石家庄第五届鼓王争霸赛暨中国北方鼓乐展示大会,获“铜鼓王”称号;皮影、空心挂面、油漆绘画、刺绣、面花、剪纸,这些在西岐大地上世代相传的民间文化艺术及手工技艺,留存着岐山父老乡亲的共同记忆,成为无数人记忆里最美的乡思乡愁。
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部门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民间文化搜集、抢救和保护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先后整理编撰了《岐山民间故事》《岐山民间歌谣》《岐山民间谚语》《岐山转鼓》《岐山曲子》《岐山宗教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籍,使许多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得以保护和传承。近年来,岐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文化部门相继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了专家评审委员会、县级非遗保护中心和普查专业队伍,加强了县级非遗名录、数据库、重点项目申报体系建设,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十多年来,在省、市、县文化部门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县文化馆和蔡家坡文化馆工作人员走村串户,足迹几乎遍及全县的每一个村落,用文字、图像、声音记录了岐山文化最朴实、最精妙的部分。大家收集实物、记录过程、走访知情人、调查传承人,为我县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分布状况和家底,奠定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基础。截至目前,我县共有岐山转鼓、岐山臊子面制作技艺、岐山油漆绘画工艺、岐山擀面皮制作技艺、岐山空心挂面制作技艺、岐山王氏皮影制作技艺、岐山农家醋制作技艺、岐山剪纸、周公祭典等省级非遗项目9个,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治华、谢凤鸣等5人;岐山油炸面花、岐山曲子、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岐山传统榨油工艺、岐山民间唢呐、岐山锅盔制作技艺、岐山柳编技艺、岐山黄酒制作技艺等市级非遗项目8个,市级非遗传承人徐引娣、史全梅等5人;30多个非遗项目被列入县级保护名录。
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忠实地记录下这块土地上曾有的文化业绩,以此传承经典,惠及后世,用传统文化的精髓鼓舞人们精神,为开创美好未来尽智出力。为了有效地传承保护西岐大地上的传统文化精髓,并努力将它发扬光大,我们多方争取资金,2015年,对县文化馆内的“岐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进行升级改造。2018年初,我们整理编辑出版了《岐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2018年10月份,命名公布了岐山转鼓、岐山剪纸、岐山曲子等19个传习所。多年来,我们邀请岐山转鼓传承人王致华、岐山剪纸传承人徐引娣举办暑期岐山转鼓、剪纸学习班,对城关小学学生进行培训,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以期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的非遗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
但是,我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我们建议:
一是各级政府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解决县级非遗保护中心人员编制问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从体制机制上促进工作保障。
二是县委县政府要建立和完善非遗传承人奖励激励机制,对非遗传承人进行表彰奖励,吸引更多的人力财力投资非遗事业发展。
三是辖区镇要重视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纳入镇区总体建设规划,健全完善相应工作措施,切实保护好这一历史资源,使其发扬广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是一幅以人为本的流动的民俗画,一部鲜活的民俗史,一曲舞动的民俗情。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传承周礼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举措。通过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提高县域文化软实力,必将推动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推动岐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